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俄罗斯鲍特维尼克学校和国际象棋博物馆

探访俄罗斯


一直觉得俄罗斯是个特别神奇的国度,从影响中国一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描写俄法战争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无不揭示着战斗民族坚毅不屈,气势如虹的篇章。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参与了几十年国际象棋工作的从业者,从小就知道了前苏联棋手在国际象棋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更是对这个有着深厚底蕴的国象王国神之向往。


前段时间俄罗斯深度游的内容之一便是拜访鲍特维尼克学校和国际象棋博物馆。前苏联后俄罗斯时代的鲍特维尼克学校培养了无数的国际象棋巨星,最著名的就是卡斯帕罗夫、卡尔波夫和克拉姆尼克,对推动整个俄罗斯的国际象棋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一直听闻鲍特维尼克学校是一个神秘的地方,里面的教材体系基本不能外传,更不要说参观访问了,现在主要是以培养青少年棋手为主,也许还有机会探得浮光猎影。


(俄罗斯棋协、鲍特维尼克学校、国际象棋博物馆所在地,墙上的雕塑就是著名的前苏联国际象棋之父、第六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鲍特维尼克)


事实果不其然,在市中心果戈里大街(离红场、克里姆林宫3公里)的这幢白色建筑里,只看到了几个为青少年准备的培训教室,基本没有职业棋手训练的影子。听朋友说,在离市区比较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学校基地,也是针对水平较高的青少年集训。也许现在软件分析的强大,职业棋手聚集在一起每日训练8小时的场景已经不多,科学自律地借助软件训练比以前只能靠手工打谱更加有效吧。朋友和学校负责人交谈(全程俄语,没有机会插话)了近期开展的鲍特维尼克学校特级大师通过网络在线教学指导中国青少年棋手,希望这一项拓展业务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接受到系统的国际象棋理论知识。


(鲍特维尼克学校的青少年训练室)


(墙上的课程表,特级大师一大把)


(前女子世界冠军-科斯坚纽克的授课教室,招收3岁半以上的学生。这个班的名额应该会被秒杀吧~~~)



(国际象棋博物馆一角)


接下来对国际象棋博物馆的参观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虽然博物馆面积不大,只有两个7、80平米的大房间,藏品却多达4000多件,件件都是真迹。由波西米亚装饰风格的回廊走到2楼,便是博物馆的入口。映入眼帘的国际象棋世界让我有一种完成了多年心愿的兴奋感,馆内的每一副珍品似乎都在诉说着种种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这里的棋子上至月球,下至重洋, 这里的书本印证着历位世界冠军和前辈们的心血,在此挑选几样最有意义的藏品进行赏析:


(菲利道尔写的著作《国际象棋弈法分析》1749年第一版)


大家一定记得国际象棋名言中“兵是国际象棋的灵魂”这句话,便是出自菲利道尔之口。他是十八世纪中叶国际象棋界重要人物,和法国文化界名人狄德罗、卢梭、伏尔泰等人皆为棋友。菲利道尔不但是一名棋艺理论家,同时又是音乐家,14岁就可以改编创作曲目,这也再一次证实了艺术可以融会贯通的真理。于1749年出版的《国际象棋弈法分析》被视为菲利道尔留下的最宝贵遗产,也公认为最早的国际象棋理论著作,看到这样的真迹留存至今,有没有一种考古学家找到恐龙化石的激动。


(第七位男子世界冠军斯梅斯洛夫的奖杯、乐谱、参赛证、等等)


(斯梅斯洛夫各个时期的照片)


第七位男子世界冠军斯梅斯洛夫并没有鲍特维尼克那样万众闪耀的光辉,棋风也不具鲜明的特点,更像是一个务实的国际象棋真理缔造者。他的整盘棋如同在平静的河流中慢慢流淌的音符,舒缓流畅地演奏着自己的节奏,严谨缜密、绵里藏针则是节奏中的主旋律。从第一次向鲍特维尼克发起世界冠军挑战开始(1948年),他们一共下了接近100盘对局,比分非常之接近,可以算是那个时代的巅峰对决。终于在1957年,耐心顽强地奋斗了9年之后,斯梅斯洛夫力克鲍特维尼克成为了第七位世界冠军。


斯梅斯洛夫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令人生畏的战斗力。1982年,即使年过六十,仍然披挂上阵,跻身世界冠军四强,虽然没有成为挑战者(挑战者是卡斯帕罗夫),这种持久保持竞技状态的精神值得世人敬佩。斯梅斯洛夫除了是国际象棋顶尖棋手,还有另一个身份:男中音歌剧演员,他对音乐的热爱和痴迷不亚于国际象棋,应该算是因爱好而精彩的完美人生了。


(《普希金的爱情和国际象棋》一书)


国际象棋是俄罗斯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诗人普希金就是一位国际象棋爱好者,他在一封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亲爱的,谢谢你在学下国际象棋,对于所有幸福的家庭,国际象棋是必不可少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最耳熟能详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在棋手状态不佳的时候非常适合读这首诗以解困惑,各位下次可以试试


(历史重现)


(1984年两卡交战用过的桌子、棋子、棋钟,有幸与俄罗斯国家队原教练谢尔盖在棋桌前合影)


在博物馆的最明显处,看到了1984年两卡世界冠军争夺战的座椅、棋子、棋钟。卡尔波夫和卡斯帕罗就是在莫斯科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对决,比赛规定先胜6盘者为胜,和棋不计分(这个规则突出了棋盘上的刀光剑影,可以使比赛更加精彩,却忽视了高手间博弈无穷无尽的和棋)。


前27盘棋,卡尔波夫凭借丰富的大赛经验取得了5胜22和的优胜战绩,离胜利一步之遥。就在此时剧情发生了转折,之后的21盘棋,卡斯帕罗夫后发制人3胜18和,比分追到了3比5。当时比赛已经历经了5个月之久,出于对双方健康的考虑,不得不强行终止比赛。国际象棋历史上第一个没有结果的世界冠军争霸赛就此出炉,也成为了日后经常被提起的奇闻异事。第二年的两卡大战重新进行,规则修订,卡斯帕罗夫最终以13比11击败卡尔波夫,荣登世界冠军宝座。


(1970年,苏联“联盟9号”飞船上首次“太空VS地球”大战使用的国际象棋、新闻发布会图片等)


看到上图中巧克力色的国际象棋大家一定感觉到其与众不同之处,这副棋子就是1970年首次“太空VS地球”大战中宇航员维塔利.塞瓦斯蒂诺夫使用过的,凹槽的设计是为了使棋子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会乱飞,每个棋子下面设置的感应系统可以使地面的对弈者接收到精确的棋子移动情况。


塞瓦斯蒂诺夫是宇航界的国际象棋高手,获得了苏联体育健将资格,后期还两次出任苏联国际象棋协会主席,正是他对国际象棋的热情,组织了这么一场精彩有趣的地对空智力比赛。结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比赛本身就是亮点,宇航员在窄小的太空舱中可以享受到和地面人员的益智游戏交流,不失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


(列宁格勒保卫战时使用纸板制作的棋子)


二战时期列宁格勒保卫战之惨烈曾经在一些电影中略有所见,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对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围困了将近900天之久,苏联军队和人民虽然死伤无数,最终还是以顽强的斗志和寒冷的冬天将希特勒侵略军队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前苏联人民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还能想到手工制作棋子,也许这种棋盘上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是战斗民族的血液中与生俱来的基因,才可以帮助他们取得这一场人类历史上被围困天数最多的战役之大逆转。


(中国元素之一:毛泽东主席送给苏联教授瓦西连科医生的礼物)


博物馆内还有许多的中国元素,这副仙风道骨般的象牙国际象棋是毛主席送给苏联教授瓦西连科医生的礼物。这名医生在50年代初期专程赶到中国,为毛主席医治好了肠胃病。虽然后来经历了种种风波,这副棋子还是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中国元素之二:“鄞州杯”中俄对抗赛大奖牌)


(中国元素之三:象棋(比较遗憾的是棋子摆错了)和围棋)


参观即将接近尾声,惊喜地发现隔壁居然还有一个临时的国际象棋艺术展,各种富有创意的国际象棋玩偶跃然眼前,丰富层次感的灯光打在黑白相交的立体人物上,似乎把我们带入了爱丽丝仙境的奇幻之地。这场可爱俏皮的娃娃show让我联想到Dior曾经举办的一场以棋盘格元素为主题的时装展,也是将高贵典雅的黑白元素巧妙地运用在服装设计上,艺术都是可以互相借鉴又独立创作的。 


(国际象棋艺术展一角)


小时候学棋的时候听到过这么一个对话,为什么俄罗斯人的国际象棋水平远远领先,因为他们的冬天太寒冷又漫长了,窝在家里下棋是最合适的选择。这样的解释不是没有道理,而仅仅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整个俄罗斯国家和民族已经把国际象棋作为了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64格的艺术之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可以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为之绚烂。


赶巧的是,文章成稿之日正是格鲁吉亚巴统奥赛结束之时,此次奥赛的两大标志性新闻就是俄罗斯人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当选了新任国际棋联主席和中国队勇夺奥赛男女双冠。俄罗斯人当选棋联主席连普京总统都表示了热烈祝贺,中国队奇迹般地创造了双冠王壮举更使所有国象人为之骄傲和自豪。所谓国运昌棋运盛,俄罗斯人拥有的是辉煌的国象历史,我们大中华必将创造灿烂的国象未来。



相关阅读

俄罗斯建立国际象棋博物馆

国际象棋棋子-欧洲博物馆藏品

走进俄罗斯国际象棋博物馆


巴统奥赛

男队二度加冕 女队六度夺魁

台次奖丰收 | 颁奖视频 + 照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